22 11 月 [東京] 第六日Part III – 淺草寺、雷門、仲見世通り
原來由《自由が丘》去淺草站既《淺草寺》係要成個鐘頭既,我地去到都差唔多天黑啦,《淺草寺》都已經關左門,但肯定冇因為甘樣已少左人,無論係係《雷門》定係《仲見世通り》都係人頭湧湧;特別係係《雷門》個燈籠下面,有超多既人爭住同佢影相。睇下我地張相,係咪有唔少”佈景版”呢?我稔我地都做左唔少人相入面既”佈景版”~
講係歷史先啦,係我係網上搵既:
淺草寺(せんそうじ),又名金龍山淺草寺,是東京都内歴史最攸久的寺院。山號為金龍山。供奉的本尊是聖觀音(しょうかんのん)。根據寺傳的資料,推古天皇36年(628年),於宮戶川(現・隅田川)捕漁的檜前浜成・竹成(ひのくまのはまなり・たけなり)兄弟於漁網發現了一專佛像。就是淺草寺本尊的聖觀音像。兄弟的主人・土師中知(はじのなかとも)拜了此佛像之後出家,把房屋改成寺廟來供奉。這是淺草寺之始。
江戶時代後半,境内「仲見世」地區開始出現商店與芝居小屋,亦有賣藝人集中,成為當時庶民的娛樂中心。直至近代,淺草依然是平民的繁華街,娛樂場所發達,淺草寺作為此處地標。明治初期被指定為公園地、1885年(明治18年)於表参道兩側的「仲見世」漸漸變成近代的磚造建築物。1917年(大正6年)開始上演日本語的喜歌劇「淺草OPERA(淺草オペラ)」,於電影普及之前,大衆演劇盛極一時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淺草,由於東京都内其他娛樂場所的多様化發展,而經歷一時衰退。但是作為東京代表性的觀光地,加上羽子板市、燈籠花市等活動,觀光客與善信不絕。
雷門-表参道入口之門。切妻構造八脚門,左面的是風神像,右面的是雷神像,正式名稱為「風雷神門」,通稱為「雷門」。慶應元年(1865年)被燒毀、1960年(昭和35年)、約1世紀之後以鋼筋混凝土再重建。門内置有實業家松下幸之助於淺草觀音祈願之後病癒,作為報答而寄贈的大燈籠。
我地同個《雷門》燈籠影完相之後入去《仲見世通り》,入面有99%既舖頭都係做遊客,特別係由佢地既T-shirts睇得出,好多都寫住”侍”、”日本一番”等等既字眼,又或者係印滿唔同”浮世繪”係上面既。我地都凈係睇,當然冇買啦,點著呀,哈哈。
但佢既野食就好吸引啦,見得最多既就有炒麵(焼きそば)、雞串燒(焼き鳥)同埋燒墨魚丸(たこ焼き),每樣大約都係五百円到,我同麥包都覺得好低食。因為仲稔住留肚食飯,所以放棄左試麥包好鍾意食既炒麵,我地買左雞串燒同埋燒墨魚丸試下。雞串燒一個order有五串,買個時佢問我地想要全部雞肉串,定係雞肉+雞皮各一半?嘻嘻,我地緊係要全部雞肉啦,凈雞皮唔岩我既。佢會係你order之後先燒,所以好”新鮮”,火侯岩岩好,D雞肉仲好滑。燒墨魚丸好大粒,入面粒墨魚都唔細,好味、好味,嘻嘻。另外麥包仲買左個雷門樣既”人形燒”黎食,仲熱架,原來熱既時侯食係好軟,好味過凍食好多架。
因為《淺草寺》已經關左門,所以我地就係外面影下相,睇下就走啦。唔知係咪因為太多人既關係呢?《淺草寺》俾我既感覺唔係好似寺廟甘,反而更加似夜市,同之後去既《金閣寺》又或者《清水寺》好唔同。
仲見世通り | 本堂 | 五重塔
行左成日,好想返酒店舒舒服服食野呀,甘我地又去department stores既地下街度買野食啦。甘次買既係”穴子散壽司”,另外再加原條鰻魚用黎送飯既,兩樣都好好味,我稔我地越黎越鍾意食散壽司啦,嘻嘻~
《待續~》
union1954080
Posted at 18:36h, 16 2 月你的文章寫的蠻不錯的喔~~~<br />
mctea
Posted at 16:15h, 19 2 月謝謝喔~﹗